2020年2月8日 星期六

窮則變 變則通─創作靈感的延續 / 魏鵬展

窮則變 變則通─創作靈感的延續   / 魏鵬展

宋人朱熹詩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朱熹覺得寫作靈感可從讀書得來。讀書是否一定能給創作者源源不絕的靈感呢?很多作家年青時,文思洶湧,一寫就數百首詩,結果江朗才盡,靈感盡失,不論怎樣看書,還是不能再有新作。靈感的缺失是所有創作者和藝術家都要面對的問題。
最近好友送我一本《十一詩章》。書中收錄了十一位詩人的新詩,應該都是他們的近作和得意之作。其中較觸目的是秀實的詩。秀實是一位文學老前輩,寫詩超過三十年,著作甚豐。他能夠堅持創作三十年以上,而且中間沒有中斷。如果我們把集中的新詩與他的少作相比,可以發現風格變了很多,甚至可以說是兩個人的風格,兩種不同的創作手法。一位有成就的詩人應能不斷突破自己的風格,題材內容上也應不斷擴闊,否則就是創作生命的終結。秀實不是一位現代主義的詩人,但在集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詩很有現代主義的色彩。
不必為存在的延續而焦慮
總有辦法可以計量出遷徙的途徑
此時,在過於擁擠的空間內
未來只能如瞎子般小心翼翼地摸索着

……

在蒼蠅都飛走了的靜夜
可以扶着一根柔軟的繩索
攀爬到窗台上
偷偷與你幽會 (秀實〈想象〉
這首詩有現代主義詩歌的特色。現代主義詩歌多寫大城市的感覺和迷亂,在詩中多表現微妙的和瞬間的感受。秀實這首詩寫的正是城市的的孤寂感。詩中敍述詩人在擁擠的房間中漫無目的,無所事事的孤寂;又幻想自己在靜夜爬上窗台與情人幽會。這些微妙的感受都是很個人的,不涉及社會問題。
疲倦時讓瓶蓋打開
思念的香氣便散發出來
那是換季時的叮嚀

叫一個柔弱的身軀
蜷縮在熏香的溫暖中
那混合了雄性的醉人情欲 (秀實〈薰衣草〉)
一瓶薰衣草的香氣令詩人疲倦的身軀回憶起情人的香氣。詩的基調是以孤寂和個人微妙感受為主,整首詩不涉及社會大主題。這種情感基調與現代主義詩歌很相似。這類詩愛把痛苦、憂鬱沮喪理想化和浪漫化,詩的主題又與現實生活取一個遠遠的距離,只走向內心的世界和感覺的世界。秀實在《十一詩章》中的詩多是這種特色。這種詩歌風格又與他早年的詩作有很大差異。我們看看秀實於1987年在《香港文學》發表的新詩〈山腳下〉。
這裏,一個山腳下的
小小村落
無聲的流水有
回航的漁船有
問路的歸人有
童話色彩般的房子有
偶爾傳來的三兩聲
「閣閣」─「咯咯」 (秀實〈山腳下〉)
這首詩的文字明顯比《十一詩章》中的文章更明快,甚至此詩有近作中沒有的古典詩的意境。這首詩除了寫景,更寫出了漁村生活的景象,詩歌主題緊扣社會現實。這首詩肯定不是以現代主義手法寫成。
同一位詩人有兩種不同的創作風格,這是新詩創作的突破。一個詩人很容易就固定於單一的風格,以致後來的作品欠缺新意,這就出現靈感缺失的問題。窮則變,變則通,我們可嘗試新的創作手法,新的作品將有新的驚喜。從寫實的風格走向內心的世界和感覺的世界的現代主義風格,不只是秀實,余光中的詩被譽為風格多元化,他的近作也走向現代主義。

現代主義是文學的潮流。現代主義的積極意義在於對浪漫主義坦白奔放的反叛,和新詩直露膚淺風格的反嚮。現化主義詩歌的文字語法有很多破格,甚至不合邏輯。例如「我是一個年輕的老人」,這種不合邏輯的句子寫出了青年未老先衰的時代病;「美麗的夭亡」是寫出了事物的新關係;「很藍色的憂鬱」是借助通感的修辭手法把憂鬱和視覺上的顏色聯繫起來。這些現代主義的文字特色都大大擴大了新詩語言的感染力。
但現代主義新詩強調寫大城市的感覺和迷亂,表現詩人微妙和瞬間的感受,這與廣大讀者有些脫節,不能夠為廣大讀者所理解和接受;現代主義詩歌的作品又刻意把意象和意境分離,把內容主題深藏,這就更難引起讀者共鳴,更難觸動人心。筆者認為創作人應嘗試不同的創作風格,以延續創作生命,甚至把兩種創作風格融合在一起,取長補短,又是一種新風格。創作生命的延續除了嘗試不同創作方法外,最重要的還是我們從生活中去深挖。「走千里路,識萬種人」是創作的永恆泉源。有了生活,我們還須以同情和共鳴的敏銳心靈多感受人與人的情脈和事物的神韻,那創作的泉源才可越挖越深,泉水越流越遠。
2013年3月28日 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